上禮拜在車行跟車友聊天翻雜誌, 看到美美的東勢林場照片, 心動之下隨即約了好搭檔阿賢兄, 禮拜六一大早就直接殺了過去, 到了門口看到要收門票250大洋, 當下想了一下, 還是調頭往四角林林場方向騎去, 其實也不是為了省那門票錢, 而是自己殘殘騎車來, 也沒有家眷同遊, 不太可能去走步道或玩一些體適能等設施, 再則, 騎車的人眼睛很難離開他們寶貝車的視線, 所以也不可能進去室內展場參觀, 除非愛車有妥善保管的地方, 換句話說, 林道或產業道路對車友來說比步道更有魅力, 如果又有好風景作陪, 騎起來當然會更加帶勁!

想到這, 只覺得台灣遊樂休憩區規劃實在有點硬梆梆的, 往往缺乏人性考量, 使用者付費是件好事, 但有時付費了, 仍覺得有被騙或失望的感覺, 所以久而久之就對某地沒了信任, 結果許多人像我們一樣, 到了門口仍調頭回去; 當然這也有很多社會現象可討論, : 遊憩區未必要弄得樣樣周全, 因為大家公德心不足, 破壞力強, 多做等於多賠? 或者經營者有來一個殺一個的心態, 亂收費一通; 要不就是宣傳照太唬人, 很多飯店旅館就這樣, 結果事與願違等當然我相信中部的陽明山應不至於這樣亂搞, 只是250大洋對只想享受騎車樂趣的我們來說, 似乎還沒到那個價值~

從另一角度來看, 當我們出國玩時就會發現到, 國外許多休閒設施做得真的很不錯, 看起來不一定高級或華麗, 但大多樸實, 清潔或實用; 不一定要收費, 但收費一定有原則, 他們很多觀念是以提升情境或滿足感受上, 類似日本料理或法式料理的思考, 量不多, 但放在美美的餐盤上, 搭配一些輕柔的音樂或燈光, 細細品嚐, 吃起來感受就不同, 客人大多也不太會大聲喧嘩...

突然覺得台灣要發展觀光其實還是大有可為, 只要那些財閥把視野提高一些些, 如行銷文化產業或高山美景等就做不完了, 類似東西實在很多, 打坐, 禪七, 功夫, 書法, 美食, 泡茶, 花東縱谷, 高山湖泊, 林相等等, 只要把握一個字「靜」就好, 行銷關於台灣寧靜的意像, 單價肯定可以提高好幾十倍, 這樣比喻很玄嗎? 應該不難理解吧~ 

 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udu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