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「文學.映像」──作家身影影展:他們在島嶼寫作
本活動播映由目宿媒體拍製之「他們在島嶼寫作 文學大師系列電影」影片,包括:兩地(林海音)、如霧起時(鄭愁予)、逍遙遊(余光中)、朝向一首詩的完成(楊牧)、尋找背海的人(王文興)、化城再來人(周夢蝶)等6位台灣文壇大師的創作靈魂。自4月28日(六)至5月6日(日),於特定時段至本館演講廳放映電影,誠摯邀請喜愛文學與電影的民眾,在美好的時光,一起來欣賞精心策劃的「文學.映像」--作家身影影展:他們在島嶼寫作。
本影展更安排「映後座談」活動,邀請王文興作家(尋找背海的人)、楊力州導演(兩地)、吳達芸老師、張典婉老師等蒞臨現場,與民眾進行交流,分享經驗,啟發新視野。

主辦單位:國立台灣文學館
合辦單位:目宿媒體股份有限公司
活動時間:2012/04/28~05/06
活動地點:國立台灣文學館 1F演講廳

活動場次表:
日期片名作家導演級別片長
4/28 ()14:00 化城再來人周夢蝶陳傳興普遍級163min
18:30 逍遙遊余光中陳懷恩普遍級75min
4/29 ()14:00 朝向一首詩的完成楊牧溫知儀普遍級75min
16:00 如霧起時鄭愁予陳傳興普遍級90min
5/01()19:00 尋找背海的人王文興林靖傑普遍級103min
5/02()19:00 逍遙遊余光中陳懷恩普遍級75min
5/03()19:00 朝向一首詩的完成楊牧溫知儀普遍級75min
5/04()19:00 如霧起時鄭愁予陳傳興普遍級90min
5/05 ()14:00 尋找背海的人王文興林靖傑普遍級103min
16:00 映後座談:詩與小說之間 (王文興作家VS.吳達芸老師)
5/06 ()14:00 兩地林海音楊力州普遍級55min
15:00 映後座談:追尋城南舊事 (楊力州導演VS.張典婉老師)


電影大綱文字提供:目宿媒體股份有限公司〉
◎林海音:《兩地》 Home in Two Cities
林海音除了是一位著名作家,也是台灣文學的重要推手。她以北平城南故事為背景所寫的著名小說《城南舊事》,曾被翻譯成各種語文並被改編成電影及繪本,奠定了林海音的文學地位。她創辦的文學雜誌與出版社「純文學」,培育無數作家,她自家的客廳更是人人稱道的文藝沙龍。北京城南的英子,到了台北城南變成文壇上令人尊崇的「林先生」。導演楊力州以林海音「雙鄉/兩地」的特殊身分切入,隨著女兒夏祖麗娓娓道來的聲線,走入她的書桌、生活圈、編輯台,特殊年代裡的風聲鶴唳與擔當,以及那一塊奮力開拓的純文學園圃。她是戰後台灣文學從襁褓到成熟,那無私又勇敢的母親。
◎周夢蝶:《化城再來人》The Coming of Tulku
周夢蝶為台灣重要詩人,詩風以禪意佛學為特徵,又被稱「詩僧」。出生於河南,1947年來台後一度在台北武昌街擺書攤,專售詩集與文學作品,成為早期重要文學地景。曾獲得第二屆中央日報文學獎成就特別獎(台灣)、國家文藝獎(台灣)等,作品《孤獨國》於1999年獲選為「台灣文學經典」。導演陳傳興借用了佛經典故,以周夢蝶的一天隱喻其一生中的風景,從日常生活中穿插映射其思維、信仰、寫作、情緣,帶領觀眾一窺詩人孤獨國的世界,幾段生命裡的流徙與坎坷,因病痛帶來的改變與啟發等。全片影像風格意境幽遠,極富禪意詩情。
◎余光中:《逍遙遊》The Untrammeled Traveler
余光中為兩岸三地華人最著名詩人之一。自十六歲開始寫作,出版專書達五十多種,涵蓋散文、詩集、評論,並翻譯多部重要外國作品,對華人文壇與學界皆有深刻影響。出生於南京,1949年來台,就讀台大外文系,與覃子豪等人共創「藍星詩社」,曾獲得國家文藝獎(台灣)。余光中夫婦目前定居於台灣高雄。本片跟隨著余光中夫婦的遊屐,牽引出詩人的鄉愁、文學啟蒙、寫作風格與文壇交遊,以及其走過中西思潮交會澎湃的歲月。在那些鏗鏘的思維與文句壘疊起來的生命史中,最後他將身心都託付給島嶼南方的海灣,和夫人一起,靜靜陪伴對方的燭光。
◎鄭愁予:《如霧起時》Port of Mists
鄭愁予為台灣著名詩人,其作品《錯誤》、《賦別》等作數十年來傳頌不墜,《鄭愁予詩集》被選為「三十年來對台灣社會最具影響力的三十本書之一」。出生於濟南,1949年來台,大學畢業後赴美參與愛荷華大學「國際寫作計畫」。曾獲國家文藝獎(台灣)、時報文學獎(台灣)等重要獎項。《如霧起時》以鄭愁予同名詩作為嚮導,切入詩人的生命歷程。他曾在港口工作、熟稔於水手與離別,從以詩會友煮酒焚葉的燙熱年代,歷經愛荷華時期的衝激,以及任教於耶魯後的靜定與博觀。年復一年,詩人始終守著這美的行業,高高舉起風燈,在世界的臉上鑲嵌光影。早期的浪漫詠嘆雖漸褪,卻更顯其爐火純青。
◎王文興:《尋找背海的人》The Man Behind the Book
王文興為台灣著名作家,其作品《家變》在1973年發表時引起爭議,因形式、內容甚至語言都是全新的,這部作品至今仍被討論不斷。生於福建,1946年舉家遷台,高中畢業後至台大外文系與同學白先勇等人創辦《現代文學》雜誌,影響台灣文壇甚鉅。曾獲得國家文藝獎(台灣)、藝術及文學勳章的騎士勳位(法國)。本片以21個線索為主軸,藉由年輕小說家尋訪的蹤跡,串起王文興的文學生涯。導演林靖傑並藉由影像、照片、手稿、動畫、舞台劇、即興朗誦等形式,展現了一個信守文字信仰、珍重對待寫作、以緩慢換取深刻的文學身影。讓讀者觀眾得以凝見,那在斗室內如同挖掘壕溝般一斧一鑿搬運著胸膛內的土,小說家與自己搏鬥的每一夜……。
◎楊牧:《朝向一首詩的完成》 Towards the Completion of a Poem
楊牧為台灣著名詩人、散文家與學者,作品影響文壇深遠。於台灣花蓮出生,1964年自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,隨後赴美進入愛荷華大學詩創作班。楊牧自15歲便開始以葉珊為筆名寫詩,在《現代詩》等雜誌發表;32歲之後改筆名為楊牧,風格由原本的浪漫加入冷靜與社會關懷。2000年獲得國家文藝獎(台灣)。本片自詩人楊牧朗誦的聲音中,展開一段對於龐大文學生命的追索。那個花蓮中學裡踟躕的少年,大度山下論辯學習的身影,在愛荷華選讀古英文的執著與好奇,乃至其穿梭於歐美、中國與台灣的文化資源,融會知識進入文學寫作的嘗試,那對於音韻與想像計較的決心,均使人於重讀楊牧詩文時,再次被深深地撼動。

觀展須知(敬請民眾準時入場,並配合各場次規範)
1本影展免費入場,為維護觀賞品質,每場限額350名,於每場前25分開放入場。
2、影片放映15分後將不再開放入場。
3、凡全程參加「映後座談」者,核予公教人員研習時數二小時。
 
4、影片播映場次,不開放身高未滿110公分之兒童入場。
5、演講廳內禁止吸煙、飲食及嚼食口香糖,未經許可禁止錄影、錄音及攝影。
6、場次、時間、地點可能視實際狀況有所調整,請依活動現場及網站公告為準。
7詳細電影介紹及相關資訊,請上
國立台灣文學館網站他們在島嶼寫作blog
8、洽詢電話:06-2217201服務台(分機2999)或黃小姐(分機2314)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udulo 的頭像
    dudulo

    葛樂旅私房遊小編 dudulo

    dudu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